解读 | “重仓”科技创新!四川“科创十条”的含金量在哪儿?
2021-06-23 13:07 来源: 川观新闻
举报

6月22日,在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召开一周后,省政府出台重磅文件——《关于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简称“科创十条”)。

这是一份极具含“金”量的文件。业内人士评价,四川此番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前所未有,尤其是一些长期呼吁的问题得到回应,部分政策极具突破性。

四川“重仓”科技创新原因何在?哪些政策出台具有突破性?第一时间,川观新闻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专家和科技工作者。

“重仓”科技创新 先读懂这些背景

在省委全会召开一周后出台“科创十条”,这样的安排绝非偶然。

6月15日,四川首次以省委全会的形式研究部署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工作。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透露,在省委决定全会主题的同时,就定下了制定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作为省委全会《决定》的配套文件。

“科创十条”既是《决定》的具体化,几乎是与《决定》同步起草、同步修改;又是《决定》的补充,更强调务实操作性和政策突破性。

上述负责人表示,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创新已成为关键变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肩负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使命。四川要把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作为一项长期而紧迫的重大任务来抓,亟须配套政策支持。

同时,四川科技创新又面临着基础研究薄弱、企业研发投入不足、高端人才紧缺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政策含金量大 资金往这些方向投

“省级财政安排5.5亿元,每年支持基础研究项目2000个以上”“对重组后进入国家队行列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给予1000万元资金支持”“省级财政安排8亿元,对中央在川和省内各类研发机构在川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给予支持,对省级中试研发平台和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给予引导激励”……在省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楠看来,“科创十条”最明显的一大特点就是“重投入,政策含金量极大”。

目前,四川科技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为1.79%,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1.5%,居全国第12位。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是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前提。

但是资金往哪儿投?政策出台的逻辑和重点至关重要。

一位参与政策起草的相关人士表示,政策制定,一方面要围绕科技创新的重大需求,从建好平台、创新生态、聚焦人才等方面,坚持问题导向,缺什么补什么;另一方面,要注重与已出台政策的有效衔接,针对三大方面存在的短板和弱项精准施策,做到目标明确、标准量化、程序规范、实施简便。

目前四川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成熟度不高,缺少从事中试熟化的专业机构和力量。填补空白,我省提出“建立跨高校院所的省级新型中试研发平台,赋予其中试项目立项权、技术路线制定权、攻关任务分解权、承担单位决定权、资金分配权”,明确“中试研发资金由政府支持、企业参与、成果完成人和转化人分担”;以及“对新建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平台,省级财政按总投资额的30%、最高给予5000万元资金支持”。

四川科教资源丰富,但在企业研发投入上是短板。为激发企业创新投入,文件从创新联合体建设、企业补助、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等方面,明确了财政、金融、表彰等多方面支持政策。特别是将国有企业的相关创新投入,视同考核利润,旨在“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国有企业创新投入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行业中引发链式反应。

四川高校众多,但优秀青年人才流失严重。起草组成员在省内高校调研座谈时发现,我省博士毕业后更愿意去沿海发达地区就业或深造,原因就在于我省对博士后的资助力度较弱。因此,文件中提出大力聚集高端紧缺人才,加大对博士后的项目支持、日常经费资助力度,夯实支撑未来发展的人才力量。

参与起草者透露:没有突破性的不写

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许强看完“科创十条”,第一时间把新闻转给了该校大学科技园的负责人。“我们最想突破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前非资产化管理,终于得到了回应!”

近年来,四川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先确权,后转化”的方式打破了科技人员“不愿转”的问题。但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事业单位的知识产权属于国有资产。这一来,混改面临“违法”风险。

“有这条规定,改革难以放开手脚。”“科创十条”旗帜鲜明提出,支持中央在川和省属高校、院所等科研事业单位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前非资产化管理试点,试点单位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前不纳入国有资产管理,推动职务科技成果退出或部分退出国有资产管理清单。

许强认为,此举有助于打破“不敢转”问题,“这是‘科创十条’中最大的政策突破!”

“以前写过的不写,没有突破性的不写。”参与起草的人员透露,这是起草过程中坚持的原则。

突破,有对体制机制改革的突破,对科技人员的“松绑”。“科创十条”提出,允许科研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科研人员以“技术股+现金股”形式持有股权。支持事业编制科研人员5年内保留人事关系,参与各类创新平台建设。

突破,也有对传统认知的更新。王楠透露,在起草过程中,针对“省级财政安排5.5亿元,每年支持基础研究项目2000个以上”,进行过反复论证和多轮“拉锯”。

有的部门认为基础研究应该瞄准领域,大手笔投入。目前“撒胡椒面”的做法,项目多摊薄了研究经费。

王楠说,支持基础研究,就是“播种”“点火花”,需要一定的广度来找到萌发点。同时,这也是建立“人才蓄水池”,“2000个项目就有2000个项目承担人,这也为四川留住大批年轻科技工作者、为未来夯实基础。”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我司立场
发表
相  关  推  荐
换一换
推荐阅读